语文学刊

《文心雕龙》研究

  • 张戒转述《文心雕龙》是否原文考论

    李明高;

    张戒《岁寒堂诗话》“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一语是否是《文心雕龙》原文,曾经引发关于《文心雕龙·隐秀》篇真伪的论争。本文对张戒所引“五云”逐一分析,重点从是否符合刘勰用词习惯、定义习惯、隐秀本义入手,结合张戒《岁寒堂诗话》著述方式,予以综合考量,认为张戒转述十二字并非《文心雕龙》原文。本文对《岁寒堂诗话》引用《文心雕龙》之处进行了探讨。

    2023年02期 v.43;No.580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6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文心雕龙》“调如竽瑟”“和若球鍠”发覆

    李燊;刘泽灵;

    《文心雕龙·原道》篇“调如竽瑟”“和若球鍠”二句,诸家笺注未见详论。此二句与“林籁结响”“泉石激韵”类比,实则折射出刘勰对“人籁”的思考。“人籁”可进一步划分为“内听”与“外听”,乐器之声即为“外听”,韵律之文即为“内听”,五十篇“赞曰”的用韵所实现的五音相谐,正是内听的具体体现。这不仅是汉代以来五行思想的流衍,更是中古天人关系演进的一个侧面体现。

    2023年02期 v.43;No.580 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6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文心雕龙·通变》“五家如一”平议

    高宏洲;

    学界对刘勰在《文心雕龙·通变》篇所举汉赋“五家如一”的例子是褒义还是贬义,存在截然不同的看法。通过梳理发现,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褒义派占主流,之后持贬义的学者逐渐增多,对褒义派形成了挑战。相比较而言,褒义派更合理。这可以从前后文义的贯通、“极”和“终入笼内”等语词、“赞”言的“参古定法”、文学史的演进上等角度获得证明。

    2023年02期 v.43;No.580 18-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1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语言学

  • 从《事林广记》正字规范管窥元代正字理念

    祝昊冉;

    《事林广记》最初由南宋末年陈元靓编撰,元人不断增补的一部日用百科全书式的中国古代民间类书。其中有关正字规范的记载,在中国古代类书中是第一次且唯一一次收录,也是在学者专门的正字著作以外的书籍中首次出现。《事林广记》流传广泛,贴近百姓生活,最能反映民间真正的愿望与需求。可以说,其中的正字理念也代表了元代的正字理念,在“可以说其中的正字理念也代表了元代的正字理念”。文章通过分析《事林广记》正字规范内容,归纳出其中蕴含的正字理念:(1)正字标准遵从经典;(2)主张避俗,但某些俗字有一定的合理性;(3)正字与字形结构分析相结合;(4)初步隐含“错字”这一概念,但十分模糊;(5)正字规范中存在繁简之争。

    2023年02期 v.43;No.580 2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2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墨经》“荆”条释义辨析

    林海河;

    《墨经》“荆”条的校勘与释义,因运用理校法导致文本校勘和释义差异较大,文同义殊,造成“荆”条校勘难、释义难。通过对“荆”条的各种释义疏理和辨析,有助于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荆”条原义。

    2023年02期 v.43;No.580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7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清末民初北京话“简直”的语义特征和话语功能

    房旭;

    清末民初副词“简直”具有三种语义,一是方式副词,表达“直接”义(记作“简直_1”);二是语气副词,表达“索性、干脆”义(记作“简直_2”);三是语气副词,表达“强调”义(记作“简直_3”),具体分为“确信”和“夸张”,表示“确信”时,后面的VP多为现实情态,属于基于客观事实的肯定和强调,表示“夸张”时,VP多为非现实情态,这时的主观性较前者强,属于对主体感受的强调。句法分布方面,首先“简直_2”对祈使句具有绝对的倾向性,这与表达言者指令的功能相关;“简直_3”小句主要用于陈述句,少数用于感叹句,这与陈述句提供信息的功能有关。其次,“简直_2”和“简直_3”都倾向位于小句句首位置,这也进一步验证了“简直”具有较强的评注性,一般出现在小句或谓词性短语的前面,表达言者的语气、评价或建议。文章认为,“简直”的主要功能是表达言者立场:a.用于直接引出评价内容,凸显焦点信息,强化话语立场;b.用于表达言者态度立场,多表示负面评价;c.用于建言,表达强交互主观性。在b、c两类情况下,“简直”后面的VP的语义色彩不受限制,a类情况下“简直”后面的VP倾向于使用否定性成分,表达强否定性。

    2023年02期 v.43;No.580 39-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9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比N还N”构式的双重转喻及生成机制

    刘璐;夏云;

    “比N还N”的比较级同语式具有简洁精练、和谐对称、语义鲜明、凸显强调等众多语用特征,常用于日常生活对话中,且出现频率日益增高,得到不少学者的关注与研究。本文采用语法—语用的双重转喻机制,对“比N还N”类比较级同语式进行研究,主要解释对这一比较级同语构式的转喻理解,并追根溯源探讨其传承的生成机制。研究发现,“比N还N”比较级同语构式由“N是N”同语构式衍化而来,受“N是N”构式特征的压制,如名词形化以及描述项的确定性,同时部分传承了其句法特征,即语法转喻和语用转喻同时作用的双重转喻机制。

    2023年02期 v.43;No.580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0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徐州方言多重重叠研究

    闫郁文;

    徐州方言中部分名词和副词可在句法层面进行三叠及五叠式的多重重叠,语音上有着独特的连读变调规律。一般名词多叠式强调物量达到极小,句法上作宾语或定语;时间名词多叠式强调事件发生频率极高,句法上常作状语;方位名词多叠式表示方位指向上程度达到极致,句法上充当宾语;时间副词和语气副词重叠后基式语义在程度上凸显加强,句法上充当状语。徐州方言的多重重叠是一种表达主观量的语法手段,在“调量”意义的基础上,还具有表达说话人主观态度、情感、评价以及话语情景性的语用功能,在认知动因上符合数量象似性原则。

    2023年02期 v.43;No.580 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0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中国文学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思想与艺术审美十论

    李金坤;

    “孤篇横绝”、压倒全唐的《春江花月夜》,委实是一首将男女相思之情置于纯洁无瑕之月光下描写的最纯美、最澄明、最亲切、最温馨、最受人们喜爱的相思之歌,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艺术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十个方面:创新美,结构美,语言美,修辞美,韵律美,画面美,情感美,哲理美,意境美,禅意美。《春江花月夜》的思想意义与艺术价值影响后世极其深远。

    2023年02期 v.43;No.580 6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7K]
    [下载次数:15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论《林兰香》中戏曲描写的价值

    程石;王昊;

    在《林兰香》中,作者巧妙利用戏文片段等戏曲元素,与小说情节、人物命运以及主旨意蕴等层面构成多重关联,进而形成独特的美学效果。《林兰香》中的戏曲描写虽然数量不多,营造出的嫋嫋余音却不绝如缕,让叙事世界的观众真实地感受到如戏如梦的人生最终走向虚无,或许这种曲终人散、大梦初醒般的虚无本身就是《林兰香》中戏曲描写所传达的主题意蕴。

    2023年02期 v.43;No.580 6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7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才名焦虑下的女性意识和权力诉求——以清代虞山地区闺秀为例

    张墨君;

    随着明清女性文学的持续发展,是否追求以及应当通过何种方式追求声名逐渐成为困扰才女的重要问题。受封建女性观影响,部分文人认为追求声名会有损女性的形象和德行,于是对女性求名横加指责。无论是舆论的压力还是传统的规训,都使得女性成名之路阻碍重重。纵使如此,才女们依然想要扬名和不朽,以此来表达自己对权力和创作的诉求,展现女性的担当与精神,提高自身的地位和权威。女性对于才名焦虑的书写,展现了女性独有的经验和文学价值,开拓了女性的书写空间,彰显了女性更高级别的文学权力诉求。

    2023年02期 v.43;No.580 7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5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基于多模态隐喻的《误杀》中羊的意象解读

    甘小亚;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和思维方式,已经从单一模态的语言文字延伸到了图像、动作、声音等不同模态。隐喻特点及其意义构建的研究为影视赏析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能够引导观众更好地解读影视中的图像、动作、语言、声音等不同符号和模态的隐喻。《误杀》是2019年度贺岁片中的一匹黑马,本文从影片中多次出现的羊入手,运用隐喻对相关场景逐一解读,挖掘隐喻构建出的羊的不同意象,并且将这些意象串联起来,向读者传达了该影片的温暖主题,即经历了种种磨难后,仍选择回归善良本心。

    2023年02期 v.43;No.580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7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语用学

  • 我国网络空间语言政策视角下的粉丝社群冲突治理研究

    张婧;

    针对网络粉丝冲突及网络暴力事件频发的现象,首先本研究从冲突话语分析角度对现代粉丝社群网络冲突话语产生的原因以及触发、升级、结束和言后效应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从而得出以下结论:粉丝冲突触发机制级别低,交际目的不可调和;参与人数众多,升级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言语攻击性强和外界干预性差。其次,基于研究结果,本研究认为媒体如实报道、艺人团队及时干预以及粉丝情绪管理是干预粉丝冲突的三个方面。其中,艺人和团队干预是最有效的手段。最后,研究从网络空间语言政策的视角提出了推广网络空间语言使用规范以及加强语言教育力度这两条建议,为从本质上解决网络社群粉丝语言冲突及网络暴力提供了参考和方向。

    2023年02期 v.43;No.580 8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9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汉语二价名词配价理论如何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实践

    皇甫昕业;

    本文主要讨论了关于汉语二价名词“价”的性质及其基础,围绕逻辑、句法、语义三个层次系统地考察二价名词配价的语义结构和句法表现,以及价载体与补足语之间的共现选择限制。联系生成语义学,建立二价名词由深层语义结构到表层句法结构的生成演算公式,以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实践。

    2023年02期 v.43;No.580 97-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4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教学经纬

  • 教科书中的劳育元素:呈现方式、建构逻辑及教学路径——基于扎根理论的语文教科书选文分析

    任睿;

    基于扎根理论,对小学统编语文教科书选文中的劳动教育内容展开分析。研究表明,教科书关涉儿童多重劳动圈层,展现了劳动形态迭代的发展图景。同时,保证劳动主体权利的落实,凸显劳动实践与应用过程,实现劳动习惯与品质的引领。教科书内容建构遵循“问题探究”的行为逻辑,“价值思辨”的观念逻辑,“知行合一”的知识逻辑。对此,教师需通过文本选择和组织为学生精选劳动教育对象;根据学生认知发展阶段,立足劳动具身性,创造劳动途径;运用表现性评价优化学习过程,促成“学科本位”到“生成整合”的课程教学转向。

    2023年02期 v.43;No.580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5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马来西亚华文教材中的《红楼梦》研析

    乌日娜;曾维龙;

    自1924年《刘姥姥》和《林黛玉》两篇文章被编入《新学制高级中学国语读本古白话文选》以来,《红楼梦》篇目成为语文教材学习篇,已有近百年历史。《红楼梦》是古典小说中一部举世瞩目的佳作,小说所蕴含的文学和美学价值,对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本文以探究为马来西亚两个时期的华文教材中的《红楼梦》节选篇目情况、编排位置、编选方法、文字改动、助读系统、练习系统差异进行比较以及讨论,反思现行华文教材《红楼梦》选编问题,为国际中文教材深入普及《红楼梦》,提供参考。

    2023年02期 v.43;No.580 109-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2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大学英语教学融入中国叙事的重要性及其路径

    马岳玲;

    在“构建中国叙事体系”的新时代呼吁下,高校公共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及“目的语文化”的长期失衡已逐渐显露其弊端。调研结果显示,即便是英语基础较好的非英专学生,其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依然较欠缺,而他们对此却有较强的现实需求,也表达了较强的学习意愿。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叙事有其现实必要性,可通过重新修订教学大纲、教材,增订考核目标与考试范畴以及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等方式来实现。

    2023年02期 v.43;No.580 118-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9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