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军;
在句法功能上,隶属于汉语副词的程度副词既具有与大多数副词相一致的共性,同时也彰显出自己的个性。依据历时的观点来审视,程度副词的句法分布和句法功能都在不断地扩展。在组配自由度上,程度副词所表量级越高,组配自由度越高,而所表量级越低,组配自由度也越低,即“高量优先,低量受限”。这种差异的存在跟具体程度副词的虚化时间和语法化程度密切相关。总之,程度副词与被饰成分之间存在着双向选择的关系,而这种选择基本上都是基于语义之上的,这也正体现了程度量作为语义、语法范畴的本质属性。
2023年01期 v.43;No.579 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2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唐文菊;汲传波;
学术写作不可避免引用他人观点与研究成果,这一过程称为转述。转述常常通过动词引介他人观点,这类动词叫作转述动词。转述动词是学术写作中高频使用的词类之一。本文通过自建小型学术期刊语料库对汉语转述动词在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进行描写与分析。研究发现,语料库中高频使用的转述动词涵盖语篇、心理和研究性转述动词。使用最多的是语篇章转述动词与研究转述动词,最少使用的为心理转述动词。转述动词不仅转述内容,更传递作者对转述信息的态度与评价。本文从评价理论角度分析作者在使用转述动词时体现的作者态度及背后的动因。
2023年01期 v.43;No.579 20-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9K] [下载次数: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马泽军;姜爽;陈海庆;
断言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反映语言的基本特征。本文以转写自CCTV-12法制栏目《庭审现场》中的20场刑事审判案件为语料,参照Searle对断言的概念界定和划分标准,以言语行为理论和语用身份论为理论基础,采用田野调查法探讨庭审语境下被告人断言行为的方式和策略,并对这些断言的类型和语用功能进行了归纳分析。结果表明:被告人以显性、隐性两种方式断言;断言类型主要有五大类:告知、解释、补充、表态和情感;这些断言通过使用断言问句、重读、停顿与重复及强调性话语表现出四大语用功能:供述事实、确认与强调、否认与辩解及情感表达。其中,供述事实功能使用频率最高,且主要以告知类断言形式出现。
2023年01期 v.43;No.579 30-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2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刘冬青;
北京话(1750-1950)“凡”类副词主要包括“凡”“大凡”“凡是”这三个总括副词。“凡”是“凡”类副词的根词,是“凡”类副词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的主要承担者,“大凡”“凡是”都由副词“凡”生发、演变而来。文章对1750-1950两百年间,“凡”类副词在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上的历时演变进行分析,并研究其三者的关系。
2023年01期 v.43;No.579 39-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2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