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刊

《文心雕龙》研究

  • 从连续体关系视角论“文心”与“立文之道”

    胡海;

    从连续体关系角度研究《文心雕龙》术语,首先认为整个理论体系可以分解为一系列核心术语,其次强调术语释义要始终联系全书宗旨和周边术语。本文由关乎写作宗旨的“文心”“圣谟”“文德”,到关乎写作总则的“立文之道”“情文”“声文”“形文”“文采”等,展开系列考察,以说明《文心雕龙》内在的连续体关系,并在此视角上对这些术语作出具有一定新意的解释:“文心”是明道设教的“圣谟”及后世作者对圣人用心的传承;“道”特指圣人作为天地之心所悟之道,“文”特指具有明道设教功能的圣贤书辞;“立文之道,其理有三”意思是,立言的根本尺度和旨归是明道,需要同时考虑形文、声文、情文要素,形、声成采,情采兼备方可谓“立”;“立文之道,惟字与义”指传承明道设教之用心须着落于准确用字和整体立意。

    2024年01期 v.44;No.585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陆侃如“龙学”的思想倾向

    王洁;叶当前;

    关于刘勰对现实主义的态度,部分《文心雕龙》研究者浅尝辄止地表述了其肯定倾向,陆侃如则从“情”“志”“物”三者的关系入手进一步阐述了文学创作的主客观统一性与文学作品的认识性。关于刘勰对于浪漫主义的态度,文艺理论界众说纷纭,在此基础上,陆侃如阐述了刘勰对于积极浪漫主义的肯定,同时给出了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创作边界,提出形式要依附于内容,文辞要传达真挚的思想。

    2024年01期 v.44;No.585 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语言学

  • 八十年来盛唐诗文用韵研究述评

    汪业全;廖灵灵;程辉;

    从20世纪40年代至今,80年来的盛唐诗文用韵研究可分为草创、蓬勃发展、转型创新三个阶段。本文意在从个案、分体裁、分区域、断代、方法等5个方面,分析归纳盛唐诗文用韵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为进一步拓展盛唐诗文用韵研究提供参考。

    2024年01期 v.44;No.585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尸位素餐”新解

    谭生力;李晓洁;

    “尸位素餐”这个成语意义较为明确,但是“尸位”为何?“素餐”为何?学界对此尚有一些争议。我们对“尸祭”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并且结合“尸”的分化字“居”含有闲居之意,对“尸位”词义进行了旁证。关于“素餐”的解释,我们在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素”“索”二字的同源关系认为“素”是后起字,“素”在这里应该理解为索取之意,“素餐”可理解为不劳而获索取饭食之意,即吃白饭。

    2024年01期 v.44;No.585 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汉语缩略语成分择取方式的量化研究

    冯耀琳;

    本文结合实际语料数据,关注缩略语成分如何从原式中被择取出来(即缩略语成分的择取方式),并将之细化为3个问题:选何处?选多少?如何排?为了解决以上3个问题,文章先提出了“内部小节”的概念,定义为“缩略语对应原式根据层次分析法或自然音步划分出来的缩略语择取成分源单位”,并说明了其存在意义及划分方法。针对“选何处”,研究认为,缩略语成分常择取自原式的某层内部小节首字,而择取第1层两个内部小节的首字是最强势的缩略语组配模式。针对“选多少”,本研究不仅认为双音节是缩略语的优势音节数,还发现了缩略语的音节数和原式第1层内部小节的数量存在相关关系。针对“如何排”,研究表明,缩略语择取成分往往按照原式组成成分的顺序进行排列。

    2024年01期 v.44;No.585 28-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互动语言学视角下电商主播的话轮转换研究

    张雅宁;原苏荣;

    目前从互动语言学视角对电商直播语言的研究还不多,本文以某头部主播618预售首日的直播话语为语料,以互动语言学和会话分析为理论基础,探究电商主播在直播互动中的话轮转换策略。研究发现:(1)主播通过主动接话和打断策略取得话轮;(2)使用话语未完成语和重复策略延续话轮;(3)指定下一说话人以及受话人自我选择策略放弃话轮。

    2024年01期 v.44;No.585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流行语“多巴胺”的符号学解读

    吴辰越;林纲;

    随着“多巴胺穿搭”的提出与流行,“多巴胺”通过语义象似与认知联想的再符号化产生了以“色彩丰富”“快乐”为核心意指的抽象符号意义,并进入日常话语、商品命名、广告编辑等多领域的构词表达中。从网络模因的模仿到语言模因的复制是符号“多巴胺”的流行机制,这一过程离不开个体叙事者与广大社会群体的能动合作。作为意识与行动的产物,“多巴胺”反映社会现实的同时,对社会价值认知具有塑造作用,其符号意义的解释与流行反映了当下社会环境中焦虑、压抑的大众心理,对传统的解构与思维的创新倡导着自由个性与自我关怀的悦己价值观。然而,商品命名的自然化策略与大众的盲目跟风又会造成社会自我追寻的趋同化,使社会群体陷入符号的规训活动中。

    2024年01期 v.44;No.585 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中国文学

  • 论韩愈士不遇诗虚词造语与比兴意象之新变

    孟毅苗;黄伟;

    韩愈七应科举,二贬南荒,是中唐“士不遇”文人的典型代表,韩诗中约有三成主题涉及“士不遇”。韩愈士不遇诗贯彻其“自树立,不因循”的诗学之旨:在语言表达上,锻炼字词,多用文言反问、疑问词语,借助“其”“且”“与”“所”等虚词新创“虚词造语”;在艺术手法上,追求奇异,比兴意象“奇诡化”的新变背离了诗歌雅正传统,形成“奇崛险怪”的审美风格。韩愈将幕府生活、党争革新、贬地风物等新题材引入诗歌,士不遇诗在呈现新面貌的同时,更寄托着不遇文人崇高的精神信仰。韩愈在“自树立,不因循”诗学之旨引导下大变唐诗风貌,推动诗歌从唐音至宋调的转型。

    2024年01期 v.44;No.585 49-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重读杨尘因日记

    许丽莉;

    著名作家杨尘因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对他的研究却未能得到相应的重视。近年发现的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杨尘因1919年日记手稿,记录了他创作的作品多达十余部,其中就有《民潮七日记》——长期被列为五四爱国运动重要史料——这部杨尘因亲历现场撰写的日记体纪实性文学作品,至今尚未有人对其进行文学维度的研究。文章在细读其1919年日记的同时,从创作过程、叙述视角、写作态度和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对此书进行文学解读,以期探讨杨尘因写作中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

    2024年01期 v.44;No.585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论长篇小说《主角》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意义

    彭博;王泉;

    陈彦的长篇小说《主角》讲述了5位旦角演绎与传承秦腔的故事,以忆秦娥为中心,描写了她在老一辈旦角胡彩香和米兰的影响下的成长历程。她们传承传统戏曲的过程,也是她们日渐成熟、走向自立自强的过程。通过刻画其中的女性形象,作家发掘出女性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存困境,揭示了传统戏曲传承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这使得《主角》成为一部现实主义的力作。

    2024年01期 v.44;No.585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外国文学

  • 论《飘》中男性气概的嬗变

    姚刚;明文斐;

    《飘》作为美国“南方文艺复兴”的代表,塑造了一批具有骑士精神的南方绅士。南北战争的爆发让南方绅士的男性气概发生了嬗变。作品塑造了没落的“绅士”艾希礼,其男性气概从有到无;崛起的“恶棍”瑞德,其男性气概从无到有。艾希礼和瑞德二人男性气概的嬗变,映射了媚兰和思嘉的女性意识和女性地位的发展变化,客观上为美国南方女性主义的兴起提供了历史契机。通过描写南方绅士男性气概的嬗变,玛格丽特·米切尔对美国南方女性的独立意识进行了积极探讨。通过描写社会对理想男性气概的憧憬与期待,作品为构建和谐融洽的社会远景提供了启示。

    2024年01期 v.44;No.585 7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伦理错位与男性气质的丧失——小说《耻》中男主人公的性别解读

    曾光;

    《耻》是南非作家库切(J.M.Coetzee)的作品。作为南非著名作家,库切作品多次涉及复杂的种族、社会和个人伦理问题,深刻探讨了后殖民主义和种族关系等主题。他以其深刻洞察力和文学才华在国际文坛上活跃,并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耻》这部作品使库切在1999年第二次获得布克奖,成为历史上首位两次获得该奖项的作家。故事的主人公卢里因个人放荡的行为导致了家庭伦理、性爱伦理和社会伦理的错位。本文从分析“男性气质”的概念开始,结合南非社会变革的大环境,探讨这种层层伦理错位如何导致卢里失去了大学教授的职位,进而白人男性的种族优越感消失,造成社会阶层的下降,父亲角色认同失败,并最终导致其整体男性气质的缺失和悲剧色彩浓厚的个人命运。

    2024年01期 v.44;No.585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论《马丁·伊登》的空间性与美国梦书写

    张阳阳;

    《马丁·伊登》展现了主人公马丁·伊登在美国梦破灭后自杀的悲剧。作者杰克·伦敦在小说中通过呈现马丁不同的空间运动轨迹,揭示了空间实践对美国梦的参与:奥克兰和伯克利两座城市,一方面,推动马丁物质上的成功,物化了美国梦;另一方面,参与了美国梦所代表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对工人阶级马丁的压迫,从而推动美国梦价值体系的国内帝国主义化。马丁在城市中受到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塑造,转而对南太平洋地区进行他者想象性建构,体现出美国梦的国际帝国主义化。《马丁·伊登》通过书写城市空间与南太平洋地理空间的社会性、历史性与政治性,从而呈现美国梦的拜物主义以及意识形态的帝国主义化,从而批判美国梦的虚伪实质。

    2024年01期 v.44;No.585 8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论《重返呼啸山庄》对《呼啸山庄》的改写

    王立飞;

    美国作家林·海尔-萨金特的《重返呼啸山庄》以希思克利夫出走的三年留白为起点,讲述了希思克利夫离开呼啸山庄后的经历,破解了“希思克利夫之谜”。萨金特通过改写希思克利夫的身份,展现希思克利夫人性之恶的方式,突出了希思克利夫的“他者”形象。除了重塑希思克利夫的人物形象之外,萨金特也通过重构情节的方式改写了希思克利夫和凯瑟琳之间的爱情。在《重返呼啸山庄》中,美洲成为了自由和幸福生活的象征,病重的凯瑟琳是与希思克利夫在美洲一起生活了5年后去世的。对希思克利夫和凯瑟琳之间的爱情的改写体现了殖民主义意识形态。

    2024年01期 v.44;No.585 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教学经纬

  • 课程思政视域下“汉语语言学史”教学改革的原则与路径

    李晶;

    “汉语语言学史”是高等教育中文专业的语言学类基础课程,蕴含着广博丰厚的思政教育资源,但以往的课堂教学思政意识淡薄,重知识传授,轻价值引领,严重影响育人实效。本文探讨“汉语语言学史”课程思政改革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确立融入思政教学元素的“四通”原则,并从教学方式、课后实践、考评机制三个方面探索思政改革的路径与方法,为全面推进新时代语言文字类课程思政改革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启发。

    2024年01期 v.44;No.585 96-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章学诚文章写作教育观论略

    张祖玲;崔正升;

    章学诚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写作教育经验。他以史学家的宽广视野考察作文教学,提出了一些独到观点,主要有:文史并重、迎机善导的初学入门观;倡论文德、积养学问的主体建构观;言之有物、有补于世的文章美学观;注重整体、先后有序的文体训练观。虽说章学诚主要是针对八股文写作教学而言,但放在今天看,其贯通文史、博综诸学的写作教育主张仍具有深刻的普遍意义和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指导性。

    2024年01期 v.44;No.585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高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

    张红娟;

    评价体系的建构在高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中意义非凡,这不仅为反思、革新其教学提供依据,也可激励学生学习而达成教学过程的科学化及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石。教学中应树立科学的评价理念,全面把握教学特点,选择恰当的评价方式,倡导评价主体多元,着眼核心素养的发展;制定恰切的评价标准,秉持议题的适度性、组文的呈现性、设问的针对性、方法的灵活性和课堂的生成性;确定适宜的评价内容,关注诗词对学生言语经验整合的促进,注重诗教过程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聚焦诗词对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陶冶;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如现场观察、纸笔测验、对话交流、自我反思等。着力从评价的理念、标准、内容、方式诸方面,合理建构高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应有的评价体系。

    2024年01期 v.44;No.585 109-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以读促写的教法探究

    张翠兰;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教材课文为范例,带领学生赏析学习教材课文的立意、选材、构思、技法和语言,把作文教学融入到日常阅读教学中,以读促写,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达到潜移默化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效果。

    2024年01期 v.44;No.585 118-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