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称引扬雄摭谈The Studying on the Citation in Wen Xin Diao Long of Yang Xiong
何等红;
摘要(Abstract):
《文心雕龙》一书体大思精,自古及今很多人称之"文章作法"大典,影响深远。刘勰知识积累丰富,频繁征引前人,其中汉代扬雄称引次数较多,显示了作者对扬雄的认可和推崇。本文立足于此,从义理与文辞、辨体与得体、模拟与内化的典范性三个角度解析《文心雕龙》称引扬雄的原因。
关键词(KeyWords): 《文心雕龙》;称引;扬雄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心雕龙》汇释及百年‘龙学’学案”(17ZDA253)子课题“《文心雕龙》精义今释”阶段性成果
作者(Authors): 何等红;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罗宗强.晚学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 [2]刘勰,著.詹锳,义证.文心雕龙义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 [3]汪荣宝.法言义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7.
- [4]吴承学.建设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文体学[J].文学评论,2015(2).
- [5]穆克宏,郭丹.魏晋南北朝文论全编[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2.
- [6]欧阳询,撰.汪绍楹,校.艺文类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 [7]王以宪.扬雄著作系年[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3(3).
- [8]徐寿凯,施培毅,校点.吴汝纶尺牍[M].合肥:黄山书社,1990.
- [9]徐复观.中国文学精神[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 [10]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4.
- [11]胡云翼.历代文评选[M].北京:中华书局,1940.
- [12]黄节.曹子建诗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 [13]王世贞,著.罗仲鼎,校注.艺苑卮言校注[M].济南:齐鲁书社,1992.
- [14]徐复观.两汉思想史:第2卷[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
- [15]毕桂发,张连第,漆绪邦.精选历代诗话评释[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
- ①参看罗宗强《从〈文心雕龙〉看刘勰的知识积累》一文,可能由于统计角度差异,罗先生对扬雄统计为26次,与笔者不同(罗宗强《晚学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页)。
- ②王万洪《扬雄对〈文心雕龙〉成书的影响》(《蜀学》第九辑)对扬雄出现频率的统计,也是38次,并从骈俪角度解读;徐复观《两汉思想史(第二卷)》(九州出版社,2014年版,第431页)有简单统计,讨论古今最了解扬雄文学的莫过于刘勰,扬雄有关文学的言论,皆成为刘勰论文的准绳。
- ③范文澜讲到的扬雄是刘勰遵圣的原型(《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日本学者兴膳宏讲到的刘勰尊孔效法孟轲、扬雄(《〈文心雕龙〉论文集》,齐鲁书社,1984年版);方铭从文学理论建构方面对扬雄的继承(《扬雄与刘勰》载《中国文化研究》1997年第3期),魏鹏举《“雕虫”与“雕龙”的故事——兼论扬雄与刘勰的文学观》(《文化与诗学》2008年第1期)等等学者也有相关论述。
- ④墨子、韩非、老庄都强调质美。如韩非讲“文害用”,参考孙耀煜《中国文学理论中的文质论》载《包头师专学报》,1983年S1期。
- ⑤关于文质说起于何人,有争论。有人认为是孔子,也有人认为是刘勰,我赞成扬雄说。参考此篇文章,束景南、郝永《论扬雄文学思想之“文质相副”说》(载《文艺理论研究》,2007年第4期)。
- ⑥如《吾子》篇“舍舟航而济乎渎者,末矣;舍五经而济乎道者,末矣。弃常珍而嗜乎异馔者,恶睹其识味也?委大圣而好乎诸子者,恶睹其识道也?”;《寡见》篇“或问:‘五经有辩乎?’曰:‘惟五经为辩。说天者莫辩乎《易》,说事者莫辩乎《书》,说体者莫辩乎《礼》,说志者莫辩乎《诗》,说理者莫辩乎《春秋》。舍斯,辩亦小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