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刊

2022, v.42;No.576(04) 29-37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Past Issu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三论《文心雕龙·通变》“相循参伍,因革通变”文本分析与通变观 ——兼答《“相循参伍,因革通变”释读商榷》
Third Discussionon Text Analysis of “Xiangxun Canwu, Yinge Tongbian” of Tongbian of Wenxin Diaolong and the View of “Tongbian”

蔡鑫泉;

摘要(Abstract):

对“莫不相循参伍,因革通变之术也”的断句作了进一步确认。《物色》“莫不参伍以相(变)[循],因革以为功”是这一断句的佐证,还是本证。“因革通变”虽然与“相循参伍”在句中位置相同,但内部结构不同。前者为并列结构,后者为偏正结构。“革”和“变”为离合修辞。它们的离合原型为“变革”,与“相循”相对,分别对应文学的创新与继承。变,更改、变化,创新的量变;革,改变、更新,创新的质变。“因”为副词,表示“革”的原因、时机等。“通”也为副词,意为适当、推广等。“因革通变”明确提出文学创新的原因时机和改进推广,是刘勰对文学理论的首创性贡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KeyWords): 《文心雕龙·通变》;相循(继承);变革(创新);因革通变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文心雕龙》汇释及百年‘龙学’学案”(17ZDA253)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Authors): 蔡鑫泉;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